我有個朋友家,裝修的時候沒做好防水,導致衛生間隔壁墻的房間衣柜都發霉了,最后拆了衣柜重新換背板,拆了瓷磚重新搞防水的,損失金錢就不說了,都住進去了再返工非常的麻煩。
所以為了防止滲水漏水,保護財產安全,避免鄰里糾紛,房子裝修時必須把防水做好。
家裝防水主要在這四個地方:衛生間防水,廚房防水,陽臺防水和全屋防水。前三個大部分業主都會做,但全屋防水在某些特定情況才會做。
做防水的時間節點一般是在水電改造后,瓷磚鋪貼之前。如果水電改造時需要做防水的墻地面有開槽,則槽里也需要做防水,然后整體再做一遍,以杜絕漏水隱患。
衛生間防水
衛生間是家里用水最多的區域,防水也是重中之重,不僅地面要做防水,淋浴區墻面也要刷高1.8m的防水,其他區域防水層上返300mm。
防水一般刷兩遍,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方向互相垂直,確保每個地方都刷到。
刷完第二遍防水后,等防水涂膜干透好(一般24個小時)需要做閉水試驗,檢測防水工程是否合格。
做閉水試驗地面放水高度以沒過墻根、管道跟部、地面凸起物涂刷的防水為依據。蓄水時間為24小時以上,水面無明顯下降為合格。如果水面下降明顯或者從樓下觀察有漏水現象就需要重新做防水,之后再繼續閉水試驗。
廚房和陽臺防水
廚房和陽臺相對衛生間就簡單些了,用水不多,但以防萬一,地面和墻面也要做防水,只不過墻面不需要做太高,300mm的防水就可以了。設置洗手池、洗衣機的墻面需要注意。
全屋防水
實際上,大部分房屋并不需要全屋防水,但如果有下面這些特殊情況,還是建議全屋防水,住著也安心。
尤其是90年代的房子,很可能就是預制板結構。這種結構的樓板是由一塊塊長方形混凝土拼在一起鋪好的,所以每個板之間會有縫隙,防水效果非常不好。
一樓雖然不用在意會漏水到樓下,但要防止地下的潮氣往上來,所以建議全屋防水,地面用防水涂料+防潮膜,墻面防水不低于300mm。
一般在安裝地暖前要做一次防水,避免地暖管道破損漏水,殃及樓下,如果有條件安裝后再做一遍防水。
尤其是衛生間,按國家地暖標準要求,裝地暖的衛生間應做兩層防水,防止生活用水對地暖設備造成腐蝕。
除了這三種情況外,一些二手房地面曾經打過很深龍骨或使用實木地板的房子,可能對地面防水層造成破壞,根據情況也可以考慮做一下全屋防水。